你曾想要什么样的父母,就努力成为那样的父母,因为我们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。
作者 | 然然爸
【资料图】
今天的文章,来自一位爸爸。
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,他不自觉的将原生家庭里习得的一切,也用到了儿子身上。
面对儿子的哭泣和抵抗,童年的经历和感受也涌上了心头。
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反思。
一直以来,我都对儿子很严格。
我希望他坚强,勇敢,听话,有男子汉气概……
可偏偏,他爱哭鼻子,有时候比女孩还脆弱。
每每看到他这样子,我就很窝火。
就在前些天,他在学轮滑的时候,不小心摔了一跤,他痛得呲牙咧嘴,眼泪眼看就要掉下来了。
我连忙扶起他,“安慰”道:
“不就摔了一跤吗?男孩子不许哭哦!丢死人的!”
我话音刚落,儿子哭得更厉害了。
我的火气也噌地一下就上来了:
“还有完没完?人家女孩子摔跤都不见哭,就你矫情!就你脆弱!没有半点儿男孩子的样子!”
儿子抽抽搭搭的停止了哭泣,却一脸委屈瞪着我,然后大喊道:“我讨厌爸爸!”
那一瞬间,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。
我猛的想起,当年那个满腹委屈、内心很受伤的自己,也朝父亲这样喊过。
是啊,我也曾被说不像男孩。
也曾暗暗发誓,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。
可30年过去,我全然忘记了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,竟无意识地重演我父母的角色,把同样的伤痛,施加给我的儿子。
从小,我父母就信奉“宠养女儿,苛养儿子”的育儿理论。
姐姐比我大1岁,每次只要她磕了碰了,疼了痛了,父母都会非常温柔地耐心地安慰她,帮她想办法,替她解决问题。
可当同样的场景发生在我身上时,他们就一脸不耐烦:“你一个男孩子,有什么可娇气的?”
记得有一次,我跟姐姐一起去学游泳。
当时,我紧紧地抓着泳圈,不敢靠近水边。
父亲直接吼道:“磨蹭什么,你胆子怎么比女孩子还小?”
一时间,大家都看向我,我羞红了脸,只好壮着胆子往游泳池边走。
结果父亲嫌我走得慢,直接拽着我的胳膊,一把将我丢进了水里。
我又害怕又紧张,在扑腾的过程中,呛了不少水。
慌乱中,我四处搜寻父亲的踪影,却看到父亲在温柔地哄姐姐下水。
姐姐一哭,父亲就没辙了:“不哭不哭,咱不学就是了。”
所有的委屈、纠结、难过、愤懑,在那一刻,都化作了决堤的眼泪。
我不甘地问父亲:
“为什么我就要坚强,姐姐却可以动不动就哭?”
“因为你是男孩子啊!”
童年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对男孩太多的“偏见”,真的很伤害我。
当我因为怕黑不肯分床睡时,父母看不到我内心的惊恐和不安,只会觉得我太胆小。
当我撒娇,向母亲索要抱抱时,母亲会一把推开我:
“都半大小子了,还让妈妈抱,羞不羞啊?男孩子这么黏人可不行呀!”
刚上学的时候,我有点害羞,表现得比较内向,父亲就强硬地告诉我:
“请做个大男孩好吗?勇敢些!有什么好害怕的?”
特别是我难过想哭的时候,父母从来只会严肃地告诉我:
“羞不羞脸呀?一个男孩子哭哭啼啼的,像什么话?”
漠视,否定,嘲讽,打击……
父母的每一次推开,都在加剧我的失望。
渴望得不到满足,委屈等不到看见,伤心换不来安慰,男孩所有隐忍的情绪,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爆发。
小学五年级时,我曾和班上一个同学打架,他把我的脸打肿了,我把他的鼻子打出血了。
最后我们都被请了家长,罚写一周的检讨书。
为什么打架?为什么要惹事?
面对妈妈的质问,我吼了回去:“还不是因为你!”
那天,同学喊我下课后跟他比赛爬树,我担心老师批评就拒绝了。
结果同学对我竖了个中指,还说了句:“一点都不man。”
这句话,刺痛到了我内心最敏感的神经。
我感觉血直往头上涌,没忍住就对他挥了一拳,接着就打了起来……
我打架,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男孩不能退缩,不能被侵犯。
我情绪激动,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我情绪管理。
现在想来,父母一心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想法去塑造男孩,用刻板印象教育男孩,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。
男孩那颗心,也是需要释放负面情绪,需要柔软的爱去包裹的。
任何忽视了男孩内心感受和需求的教育,其实都是徒劳无益的。
就像后来的我,戴上了面具,把最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。
表面上看,我大大咧咧,没心没肺,再也没有软弱过。
但实际上,我只是不再对父母抱有希望,不再表露自己而已。
一次次失望的叠加,让我愈发的叛逆、不听话,像一个扎手的刺猬。
而这,只是因为我不知如何排解自己心中的不满、委屈、害怕、愤怒、悲伤、无助……
仔细想想,我那时的心情,何尝不是儿子现在的心情呢?
所以,养育男孩,更要看见他的情绪,理解他的心情。
被爱,才会去爱;被接纳,才有安全感;被理解,才更能有同理心。
心理学家德华·桑代克说:
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不武断的下结论,减少与孩子的冲突,赢得孩子的信任。
男孩的养育,从来不需要什么雷霆手段,共情和理解足矣。
一番反思过后,我总结出当年自己内心的6份心情,以此警示自己,也希望所有父母可以对自家的男孩多一点“感同身受”。
1. 我看起来大大咧咧,但也很需要安全感
很多父母觉得男孩天性大大咧咧,所以没必要花太多细腻的心思教育他们。
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。
男孩会通过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试探你对他的爱。
也会通过故意犯错、对抗,来试探你对他的接纳。
所以,拥抱、夸赞、陪伴、包容,都是养好男孩不可或缺的“心理营养”。
给足男孩安全感,滋养男孩的内心,才能让男孩长大后更加坚韧。
2. 请不要拿我和女孩比较,这会让我更受挫
男孩因为比女孩大脑发育“慢半拍”,所以在听、说、读、写的语言表达能力上,常常落后于女孩。
再加上睾丸激素的影响,男孩往往坐不住,专注力也差。
竞争上的劣势,本来已经很让男孩受挫了。
父母再拿男孩和女孩比较,他会有一种深深的被否定感,比多了,他就很难树立起自信,更难在别人面前抬起头来。
一时的落后,加上负面的心理暗示,就会等于长期的失败。
父母摆正心态,给予男孩更多耐心和鼓励,他们才能慢慢赶上来。
3. 我哭泣的时候,其实更需要你们的理解和帮助
摔疼了,难过了,伤心了,用哭去表达,是很正常的情绪流动。
不准男孩哭,不会让男孩变得坚强,反而切断了男孩的感受。
被压抑的情绪,不会消失不见,而是会在男孩心中郁结。
终有一天,它会以更加激烈、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,这不利于男孩个性、人格的健康发展。
男孩哭的时候,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,而是理解和帮助。
理解男孩的感受,接纳他的情绪,看见男孩的问题,帮助他走出来。
允许男孩脆弱,他才有力量强大。
4. 我不是爱发脾气,我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
家有男孩,就像有一个行走的火药包。
一言不合就摔东西,哭闹、发火、大喊大叫……
其实男孩容易发火,并非他的错。
男孩早期大脑语言区的发育水平晚,自身语言表达和控制能力比较差,负面情绪一来,往往动作比语言快,无法进行语言沟通。
教会男孩表达,才是减少男孩发脾气的好方法。
男孩发火时,我们可以先问他:你遇到了什么问题?
然后再询问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影响。
最后引导他说出自己的需求。
问题+影响+需求,这三步可以帮助男孩从负面情绪中冷静下来,从情绪化表达变为理智化表达。
5. 我希望有机会能够表现自己
男孩一般都比较淘气,性子急,粗线条,做事毛手毛脚。
所以很多时候,父母都喜欢叫男孩往边上靠。
但其实,每个男孩心里都住着一个男子汉,他们有表现欲,也有保护欲,他们渴望有机会展现自己。
给男孩一点小任务,他们会乐于参与其中,也会更有成就感。
适时让男孩帮忙,他们会积极努力地做好,收获自我价值感。
即便是男孩搞砸了,也没关系,谁不是在挫折中摸索长大的呢?
给男孩多一点展现的机会,并且适当地肯定他们的付出,男孩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前行。
6. 比起批评,我更需要你们的赞扬
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:“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。”
男孩天性好强、爱面子,往往更渴望大人的肯定和认可。
然而生活中,父母普遍比较严苛,总觉得男孩不能夸。
结果越批评,男孩越差劲;越打击,男孩越叛逆。
赞扬和肯定,才是男孩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底气。
夸奖的时候,夸努力,不夸聪明;
要夸具体的品质和细节,不笼统的随便夸;
真心实意地夸,而不是敷衍了事。
夸奖最重要的是——让男孩感受到父母的认可,感受到爱。
心理学家李雪曾讲过:给孩子最好的滋养,是确认孩子的感受。
我们想要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男孩,首先要读懂男孩的心,给予他们有温度的教养。
把勇气提供给他们,才能看到真正的男孩气概;
把赞扬赋予男孩,才能养出一个自信开朗的孩子;
把阳光还给男孩,他们将来才会更耀眼。
愿父母为了男孩的明天,都能温柔一点、耐心一点、宽容一点……
这样男孩才能内心富足,意志坚韧,拥有面对风雨的勇气和底气,去活出灿烂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