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5月8日,经过深入调查、充分论证,优化后的2023年度《兖州区志愿服务项目总库》正式出笼,包括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、为老为小为残、倡树美德健康生活、参与社会治理、助力乡村振兴在内的295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特别耀眼。“志愿服务由活动到项目、由亮点到品牌,这是个不断打造完善、提升增效的过程,通过品牌项目带动、辐射引领,切实提高志愿服务质效,让群众有更多的成就感、获得感。”济宁市兖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建表示。

2021年以来,兖州区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,不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、品牌化,以此提高志愿服务效益,“蒲公英夜堂”“爱心来敲门”“黄手环”“兖新苑”“惠工学堂”等28个品牌项目先后被省、济宁市、兖州区推选为学雷锋志愿服务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。

今年打造的295个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到兖州区10个镇(街道)、17个部门单位、10个常态化骨干社团组织志愿服务队。在理论宣讲项目设计上,该区有常年坚持的“习语润儒乡.兖讲乐万家”“惠工学堂”“五彩讲堂”,还有新精心设计的“大棚学堂”“田间课堂”“庭院讲堂”“端信社科讲堂”等,8支宣讲队伍、119名“乡音宣讲队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传播到千家万户,并落地生根。

“我们所申报的项目都是经过探索论证有推广可复制的典型项目,说了算,定了干,‘三人三扶三到位’涉及谁来干、干什么、干到什么程度,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打造全国、全省、济宁市可复制推广的文明实践典型案例。”兖州区漕河镇党委书记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徐晋表示,同时,打造漕河创业、蟋蟀、武德、孝贤覆盖全镇的文化长廊,让传统文化滋养漕河大地、厚植这片沃土。

“酒仙桥在泗河两岸,后备箱夜市、公益集市、睦邻大集带火(活)了城郊经济,这就是资源,这就是文明实践最生动的体现,所以在涉及实施项目时候必须立足酒仙桥实际。”酒仙桥党工委书记谢斌介绍,从年初开始就琢磨如何让文明实践中心活起来、火起来,让群众聚集到各村实践站,‘人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。

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志愿服务总队、中队、小队所报40—70项活动内容,不断提炼打造、孵化验收,最后形成群众认可、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品牌。“定了的就要落地落实见到效果,我们一月一督查、月月有通报,并建立了奖惩机制,这样才能让志愿服务向深向实,群众高兴满意。”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表示。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王洪玮 郭庆浩 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