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北京青年报
“犹豫了一下,房子就难卖了。”楼市在3月小阳春后,突然风向倒转,越来越多的二手房业主发现,自己的房子,无论是带看还是价格,对比3月份都有了明显的降温。
数据体现得更为直接,3月初,北京链家对外展示的二手房挂牌量为10.2万套。而截至5月23日,最新数据已经超过了11.86万套。要知道,北京3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接近2.3万套。4月份成交也近1.4万套,结果挂牌量反而增多了1.6万多套,二手房竟然越卖越多了。
(相关资料图)
显然,买房的热度没有延续,进入5月,二手房市场开始明显降温。
5月二手房成交“倒春寒”
“5月的带看很少,门店的经纪人都待在店里,很少有客户进店要买房。”一家位于昌平区的中介机构门店负责人刘洋(化名)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。
据刘洋介绍,北京3月份出现的成交高峰,透支了很大一部分成交。4月以来,二手房成交整体速度就开始变缓。“五一”假期之后,势头并没有好转,看房者数量仍比较有限。
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其他片区经纪人的验证。海淀区一位资深经纪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,虽然北京不再提“学区房”的概念,但是海淀、西城、东城还是有不少为“学校”而买房的。“这些有上学需求的购房客,基本都在3~4月份就完成了买房计划。很少有人等到5月份再来看房。现在来看房的,大部分都是有置换需求的,但也都是看看,着急出手的很少。”
买房人变少,导致价格有所下调。草桥恋日嘉园的中介经纪人小张表示,他负责的片区,3月份的时候,价格坚挺且有上涨的空间,大部分成交的房源,对比挂盘价只有1-2%的降幅。比如1000万的房子,优惠10万元左右后成交。但到了5月份,不少客户在砍价时都要求业主再降3-5个点。差不多比挂牌价降低30万元~50万元才会考虑,这就导致买卖双方陷入了僵持,不但价格略有下探,成交量也明显下降。
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,5月1-7日,北京新房成交666套,环比下降46.68%,同比下降37.05%;二手住宅成交1683套,环比下降54.24%,同比上升9.57%。
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成交走势开始明显放缓,理性观望变成了主旋律。
买家观望 挂牌房源增多
“今年成交最好的是2-3月份,量价齐涨,热门小区出一套房,都是几个客户抢着看。不过,3月中旬后开始向下调整,后面4月的看房热情又降了一些,5月迄今为止,甚至不如4月份。” 据北京链家一经纪人表示,他们门店的带看和成交数据都在大幅下滑,而且没有止跌回升的样子。
价格方面,根据麦田房产数据监测显示,4月份北京二手房挂牌均价维持平稳,整体来看业主对市场的预期比较稳定。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4月份二手房议价空间和3月相比扩大0.23个百分点。这意味着一些着急成交的业主在4月愿意用更多的价格让步来换取成交。
不仅如此,4月二手房挂牌房源量继续增加,环比增加4.5%。虽然新增挂牌房源量和上月相比有所减少,但因为成交放缓,导致在售房源总量增速依然维持高位。
一个直观的对比就是,3月份链家对外展示的二手房挂牌量为10.2万套。3月份二手房成交超过了2.3万套,但到了5月份,对外展示的挂牌量反而达到了11.86万套,二手房反而越卖越多了。
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这与近期关于中介费用调整的呼声有关,不少购房人受此影响,放缓了自己买房的行动。据相关媒体报道,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日前邀请房产经纪公司召开座谈会,谈论了房产交易中介费率问题。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两点,一是中介费率是否有下调空间,二是中介费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的可能性。
以目前北京为例,二手房屋交易过程中,部分价值不菲的房屋,往往要缴纳一笔金额不低的中介费。在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中,成交一套房要收取2.7%的服务费率计算,假设一套1000万元的房屋,中介费约为27万元。
如果中介费用从买家单独支付,改为双边收费模式,将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,这进一步导致一些购房人转为观望与犹豫。
新房也将受影响
在这种趋势下,对比今年前3月,购房人对市场的信心明显出现了动摇。
“是信心不足,导致了决策周期拉长,下定速度放缓,心理价位降低。”一位中介经纪人总结道,现在的客户慢慢决定几乎成了常态。
经济学博士,空·白研究院创始人杨现领在其朋友圈也发文表示,住宅交易市场正在形成“新常态”,越卖越多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,每卖出一套房子,将增加几套的供应量。同时砍价越来越多、卖房周期越来越长,甚至买卖双方共同支付中介费、交易费等都在变成可能。
这些新变化导致置换买房的用户按下了暂停键。许多人本打算购买新房,也因二手房卖不出去,置换计划被搁置在了半路。
对此,有业内人士就表示,目前市场缺乏热点,如果二手房成交不能繁荣起来,新房也将受影响,因为真正的购买力,还是来自于“置换大军”。